藉由宣導聯合國所訂定的「世界人權宣言」,讓青少年、甚至一般民眾瞭解他們所擁有的基本權利,使社會各層面能夠將這30條基本權利落實在生活中,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理性的社會。這個部份,將透過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的設立,來與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Youth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的相關活動接軌,目標是要求落實世界人權宣言,使人權在全球實現。
聯絡我們:02-2393-6363

最新消息分類

人權一百高雄開跑 青少年人權全球大連署

人權一百高雄開跑 青少年人權全球大連署

  欣逢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由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所發起的「人權一百 高雄開跑」—「青少年人權 全球大連署」活動選擇由高雄出發,預計在全球一百個國家串連青少年連署「認識人權」的活動。 
  此項活動由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的二位國際巡迴大使來台主持接幕儀式。這二位大使分別是英國人權大使尼奇藍尼及美國人權大使達斯汀麥格希。尼奇藍尼(Niki Lanik) 今年24歲,是歐洲保時捷職業賽車冠軍。另一位達斯汀麥格希(Dusin Mcgahee) 今年20歲,是美國擁有廣大粉絲團的校園創作歌手。現場達斯汀麥格希還以其渾厚的歌聲獻唱一首新作「高雄的女孩」,引起現埸女粉絲尖叫不已。 
  致力於人權教育多年的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舉辦這場表演活動,於下午2點在義大世界123廣場展開,共有五百多人與會。保時捷賽車手尼奇藍尼(Niki Lanik)與價值三千多萬的保時捷車(全台唯一僅有的Boxer保時捷) 同台演出,而現年二十歲的美國創作歌手達斯汀麥格希(Dusin Mcgahee)也和高雄地區的學生社團同台演出,場面十分熱鬧。 

  高雄市教育局蔡清華局長、高雄市議員黃柏霖、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理事長許雅琛以及藝人張瑞竹和二位巡迴大使共同簽署此項全球性的「認識人權」的活動,為此項活動展開序幕。蔡清華局長表示,近代台灣人權的發展與高雄有很深的淵源,此項「認識人權」的全球活動能選擇以高雄為出發點,他個人認為極具意義。黃柏霖議員更是感性地認同美國人道主義者L. 羅恩 賀伯特所說:「人權必須要落實,而不能只是理想」。現場載歌載舞,並有人權有獎問答活動,為炎熱的南台灣帶來無盡的歡樂。
 
來源:台灣新聞報 記者/ 劉昌玲 高雄報導 2011-06-05
 

閱讀全文

青少年人權教育在班級經營中 (外交部NGO雙語網 投稿文章)

  人權教育是目前學校正在努力經營的一環,而「人權教育」為老師帶來更好的班級經營?或帶來擔心與害怕?如何可以釋放這些擔心,讓人權教育更落實呢?人權教育和班級經營如何緊密相聯?在此提供方法與經驗供大家參考。
  現場教師對於『人權教育』的憂慮最 近因為加入中華人權促進會的義工行列,到很多學校分享人權教育,真正感受現場教師對於人權教育的憂慮,憂慮來自對「人權」的不瞭解,很多老師認為學生已經 有很多權利,這些權利帶來的是,學生只要享受權利而不知道「尊重」與「負責」。這些憂慮我也曾身受其擾,主要是因為不知如何做而感到困惑及擔心。
  當我開始接觸「人權」了解人權的內容時,發現,其中有許多人的權利,是我們很少與孩子深入探討的,這些內容其實可以逐一放入班級經營或教學中,幫助我們在班級經營上更容意易上手。
 
以下經驗分享:
透過人權教育排解孩子的糾紛
事件:小陽的眼睛受傷了
  在我們班的告狀約定中,需要兩方同行【雖然有點困難度,但孩子也漸漸習慣此種方式處理。】
  有一天,小陽氣急敗壞的跑來告狀,在這次的事件中,小陽被 同學用樹枝丟到到眼睛,所以有很大的理由可以生氣,但是事情總不是那麼簡單,告狀者通常是以自己的觀點來敘述,如:「我又沒怎麼樣,他就丟我!」而丟東西 的人,通常會說:「我沒有!」或「我不是故意的。」而這些常有麻煩的孩子,應該要有更公平的處理,彼此才能真正的面對問題,讓不舒服的情緒得以平復。
 
處理過程:讓事件還原
  坐下來,讓雙方都能說出事件的過程。可以透過布偶、畫圖或用一些小物品,讓學生跳離事件來描述及重新看事情的經過,讓學生自己說明事情的經過,孩子會比較客觀處理和面對。
原則一:一次一個人敘述,輪流描述事件讓聽者能靜下來聽,說者能暢說欲言。
原則二:當版本有異時,要再重覆敘述,可以從彼此論述不一樣的地方再開始描述即可。
原則三:老師要聆聽,不要說教,讓彼此真正還原真相,孩子通常在冷靜的敘說中,會領悟或承認自己的錯。
原則四:讓受到傷害和傷害別人的孩子提出心中的想法。(孩子很單純大都是以道歉解決。)
這時老師可以問孩子,在這件事你們彼此可以負什麼責任?
讓孩子出想負責的部份,然後真正的去做出來。
 
處理結果:學習公平的對待及負責
  在以上的事件,剛開始小陽直說:「我沒有怎樣,他們就用樹枝丟我……」,經過兩次從頭到尾的描述,他開始改口,「因為他們叫我走開,我才開始丟樹枝。」,另一方一開始表白的內容是「我們只是自己玩都沒有說什麼,小陽就用樹枝丟我們,後來我們也拿樹枝防衛……」之後他們又說出:「小陽樹枝丟過來後,我們也反攻……」,最後他們也提出,「應該好好溝通,而不是用丟樹枝來解決問題。」他們彼此同意這樣的結論,也互相道歉。
 
從孩子身上得到的想法
  孩子剛開始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來描述,但是經過彼此的描述後,會再修正,而透過工具(布偶、小物品或畫圖)讓自己的情緒先緩和,孩子才能清楚的了解自己做了什麼!述說的歷程也是一種聆聽的學習,學習尊重彼此,這時讓孩子再讀人權第1、3和29條,孩子更容易體會其中的道理。人權宣言第29條【我們的責任】,是孩子在學習人權內容時,時時要搭配並行的,因為所有的權利都因為「我們對其它人是有責任的,而且我們應當保護他們的權利和自由。」,相對的彼此才能擁有真正權利。
 
教學小秘訣:
1.在班級教室展示人權宣言三十條。
2.教學時播放人權的影片。
3.工具(布偶、小物品或畫圖)。
4.人權宣言:第3條【人人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第1條【我們都有自由而且平等的】第29條【我們的責任】
 
來源:外交部NGO雙語網 專家論壇 
   文/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 執行秘書長 李惠芬 / 台北市中正國小教師 2011-04-07

閱讀全文

有你真好—與世界攜手串連國際人權日 人權大使暨歐洲賽車手Niki Lanik來台頒獎

有你真好—與世界攜手串連國際人權日 人權大使暨歐洲賽車手Niki Lanik來台頒獎

有你真好—與世界攜手串連國際人權日
人權大使暨歐洲賽車手Niki Lanik來台頒獎
 
  12月4日下午,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在台北市老松國小舉辦國際人權日串連活動,頒獎給過去一年在全國各地推廣人權的青少年人權大使。這次還特別邀請三位來自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Youth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的青少年人權大使來台頒奬,一位是來自英國的2009年歐洲保時捷杯冠軍職業賽車手金髮帥哥Niki Lanik (尼吉蘭尼) 以及二位分別來自美國與巴拿馬的人權大使,他們代表國際青少年協會,頒獎給台灣人權大使,以示鼓勵與嘉勉,並響應該協會的「為人權而走」活動,為台灣的青少年今年參與國際人權日活動開啟歷史第一響,播下人權教育種子。

  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會長瑪麗 薛德華茲(Mary Shuttleworth) 於2008年會拜訪台灣,受到副總統蕭萬長、時任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以及高雄市長陳菊的熱烈接見。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的宣導影片以17國語言在世界各國播放,在台灣也有數家電視台播放,人權促進會也在校園做教育宣導時搭配播出,深受青少年喜愛。

  此次活動也安排由人權大使Niki Lanik (尼吉蘭尼)教導一位患重度腦性麻痺並獲得傑出教育獎得主的顏毓瑾小姐開跑車,一圓她的賽車夢,呼應人人平權的觀念,每個人都應享有無差別待遇的權利。
  本次活動共有30個國家參加串連,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這次代表台灣參與串連,把來自世界各地,對人權教育有志一同的人權鬥士攜手串連起來,將人權的概念推廣給全世界的青少年學子。

 
新聞報導:中央日報、大紀元
 
 

閱讀全文